实验室喷雾干燥机源情感评价
2.对于信源的态度 影响处理加工客观性的另一个因素,是 常常以 个人 情感评 价信 源。例如,时常会以“如 果是哪个人说的..”、“..总之,是哪 个人 说的 了.. ”等个 人感 情标 准衡量信息,对 敌 视方的信息茫然拒否;相反,有时会无批判地接受亲 近的人、熟悉人的信 息。对于信 源无 条 件的信赖和怀疑,有时是不恰当的。对信实验室喷雾干燥机源情感评价而产生对信息 内容的 态度,有时会歪 曲 信息加工。 3.对于信息加工情境的态度 即使是相同的信息,处理加工情境不 同,对此态度也 会不同。例 如,信息 加工处 理被 作 为课题,并且处理结果要受到评价,这种信息加工处理情境就很容易 唤起消极 的情感。大 家 都会有这样的经验,在升学考试这一严格管制时间内解数学题和阅 读文章 回答问题,与没 有 任何限制的轻松的境况下的解题 和阅读 是不 同的。被试者常常伴有紧张、焦虑和不 安等 感 觉。处于这样一种情感心理状态之中的信息加工活动,很容易疏 漏一些平时不应该 疏忽 的 问题,错误理解原意而导致信息 加工 处理的偏颇。相反,在没有任何限制 的情况 下,反复 单 调地处理加工活动,会感厌烦,这时注意散漫,容易造成信息加工的错误。
3.4.4 信息加工中社会行为的制约 日常生活中,很多时候是 在与 他人共存 情况 下或 在与他 人交 互作用情 况下 加工 信息。 这时,信息加工活动是一种社会性行为,由此滋生了群体内部适 应以及 人际关系调整这些 次 级目的(当然有时也是主要目的)。这种情况下,会被迫调整信息的加工与处理目的,因此 使 加工的信息受到影响。 1.同调的信息加工 当我们属于某个群体时,个人的行动会经常参考群体中其他成 员的行 动样式,特别是 大 多数成员表现出同一种行为模式时,我们会毫不犹豫地进行模仿,心理 学中把这种现象叫 做 “同调行为”。这种社会性态 度,在解释 和判 断信 息时也 会出 现。Sheriff曾巧 妙利用 一种 叫 做自动运动的现象,向人们展示,在自身不具备充分判断线索情况下容易参考他 人的 判断, 结果造成整个集体内的判断非常相似这一现象。 另外,Asch也采 用同样 的实 验方法 验证 了 人类是如何容易受到同调行为影响的。 2.满足需求的交往 从信息论角度来看,人际交往的过程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。在 这一过 程中,人们彼此 交 3.4 人类的信息认知能力特征 ·69·流各种思想、观点、情感、态度和意见,达到影 响他人和满 足自己的目的,其中 传递者 将自 己 的知识、经验、意见等内容告知对方,达到 影响对方的知觉、思维和态度,进而 改求 得 对 方 的 同 情 和 理 解 的 交 往 称 为 满 足 需 求 交 往 (Consumatory Communication)。以上两种信息加工与传 递形式,由 于同 传递 者目的 紧密 相关,所以 未必 所 有的交往信息都是公正合理的。 3.4.5 从小学阶段开展人类信息加工特征教育的可能性 1.开展体验学习,理解人类信息加工特征 上面论述的问题只不过是心理学研究成果的一部分而已。著者 希望,从 小学阶 段开 始 有系统地学习有关人类信息加工 特 征的知 识,这 样,不但 可以 指导他 们 正确开 展信息的 加 工、评价和判断,同时也会避免日常生活中与他人交往的失败。 那么,怎样才能使学生从 小学 阶段就能 掌握 并理 解有关 人类 信息加工 特征 的问 题呢? 照本宣科地将心理学知识传授给中小学生,不是一种明智之举。
因 此,建议通过体验学习 使 其掌握并加深理解,并就如何具体开展这一学习通过案例进行解释。 在日常生活中,很容易找 到包 含人 类信息加 工特 征的学 习 素材。例如,很 多人都玩 过 “传话游戏”。这种游戏还曾经在十几年前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出现过。大致活 动 是这样的:传递者把消息传给下一个人,接着马上再传给第三人,就 这样,一个接一个地往 下 传。最后接到消息的人在复述时,原来消息已 经被 添枝 加叶,变成 了“四不像 ”。其实,这 个 游戏很好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:不借助于任何手段的信息加工,信息是很容易 被曲 解的。 其原因是由于在暂短的时间里,人 们的短期 记忆 的容量 是有限的,来 不 及进行 长期记忆 加 工,多数信息会造成相互干扰,使得信息加工发生错误。另外,受主 观意念 影响,信息加工 发 生偏颇。 游戏毕竟是游戏,如何才能使这一过程成为真正的学习活动呢?有两个条件: (1)对有关信息加工的主要内容进行设计,使之系统化; (2)增进学生对信息和信息加工的认识,使信息加工意识化。 上述“传话游戏”事例,希望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。过去在传递信息时,是否也发生过 类 似现象?如何才能正确地传递信息?如何才 能使对方理解信息?基 于这 些思考,在 小学 阶 段应该开展什么样的信息教育,根据著者的实践和理论分析 认为,现阶段表 3.4内容应该 作 为小学高年级的学习内容。 ·70· 第 3章 信息能力与技能表 3.4 信息技术教育中有关人类信息加工的知识与学习活动 内容与方法 具体内容 开展学习活动的方法 1.什么是信息加工 .. 信息是什么 .. 信息的种类有哪些 概念的学习、收集资料并归纳分类 2.视觉的机制 .. 看得见的构造 .. 观察方法的奥秘 .. 正确观察的技巧 举例解 释、多 媒体 展 示、实 验演 示,通 过 辨别 游戏具体体验领会 3.记忆的机制 .. 记住的构造 .. 为什么会忘记、错记 .. 记住的技巧 介绍实验事例、多媒 体展示 过程、通过亲 自参 与实验、体验领会记忆的机制 4.理 解 和思 考 的 机 制 .. 明白的构造、思索的构造 .. 为什么会不懂、会想错 .. 彻底弄懂的窍门 介绍实验事 例、多媒 体演 示 过程、通过 “体验 活动 +反思”进行感悟 5.判断、评价的机制 .. 判断的构造 .. 为什么会判断失误 .. 做出正确判断的技巧 介绍实验事例、多媒 体演示 过程、通过具 体的 判断体验活动和反省进行感悟 6.产 生 想法 和 问 题 解决的机制 .. 产生想法、解决问题的构造 .. 为什么会想不出好主意、找不 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
.. 想起的技巧、解决问题的窍门 通过趣味游 戏,引 导 并归 纳 问 题解 决 的 研究 成果,通过 简单 又 具 体的 演 练 发散 思 维 训练 法,体 验 产生 想法、解决 问 题的 过程,并 发现 技巧 7.表 现 和传 达 的 机 制 .. 表现和传达的构造 .. 为什么不能正确表现、有效传 达.. 表现、传达的技巧 讲解有关的实验结果,学生 自定主 题、开 展表 现和传递活动,实际 操作并 比较结 果,总 结归 纳并对结果进行评价 8.信息加工和媒体 .. 媒体的种类 .. 为什 么不 同的 媒 体会 有不 同 的传递信息的方法 .. 有效地区分媒体的窍门 收集资料、对媒体特 征进行 比较,对比信 息的 种类,进 行有 效组 合,并 试 着开 展实 验,对结 果进行评价 在这里仅对上述内容中“7.表现和传达的机制:表现、传达的技巧”的教育方法进行解释。 通过实际开展实验,理解并掌握表现、传达的技巧。信息传 递者利 用口头告知想要传 达 的图形(或绘画等),接收者在一张白纸上绘出此图形。在这里可以设定两种条件:一是传 递 者单方面只利用口头说明的条件;二是传递者利用口头说明,并 且接收 者可以向传递者提 问 的条件。两种不同条件下,儿童自行对绘制的图形进行比较,由 此可以 使他们认清双方相 互 沟通(或交互式交流)的重要性。 上述实验可以使学生亲身感悟到光靠口 头传递信息 的困难性,传递 者如 何在充 分考 虑 到接收者的立场、观点情况下,来传递信息的技巧以及接收者积极配合,适当地进行 提问 协 助传递者,从而促进获取正确 信息的 这种 双向 互动重 要性。今天,以 Internet为代表 的双 向 3.4 人类的信息认知能力特征 ·71·互动媒体之所以受到教育工作者 的重视,上述事 例充分展示 了其缘由。上述事例题 材虽 然 单纯,但著者期待,受体验乐趣的吸引,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。以上 的内容 正在 实 验阶段,今后期望能够根据反复实验对此进行改良。 2.人类信息加工特征学习的教育效果 如果表 3.4中内容纳入到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 程,对学 生的 学习 和身心 发展 以 及基础教育内容的改革有什么促进效果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