培养创新喷雾干燥机精神和实践能力
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、创作完成一件作品的 过 程中,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、大胆想像,自己动手。学生在学习、掌握以 及利用信息技术的 过 程中,应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,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 学习方法,如自主学习、 协作学习、研究性学习等,同时还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 究的 能力, 培养创新喷雾干燥机精神和实践能力。 在中小学,特别是在小学阶段,应淡化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,强调它 的综合性,把计 算 机作为工具,与其他学科或活动整合在一起,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有意识 地渗透和融合其他 学 科的内容。这样既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,又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。 6.1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·115·5.趣味性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趣味性很强 的学科,这一特 点是 与信息 技术 课程的 学科 特 点以及中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。 一方面,计 算机 软件能提供 图形、图像、动画、声音、文 字等 多种媒 体信 息,作用于人 的 眼、耳、口、手等感官,还具有非线性、交互性等特点。这些信息图、文、声并 茂,可以充分发 挥 学习者各个感官的功能,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,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,使人 集中注意力,增 进 学习效率。
另一方面,中小学生,特别是小学生具有好玩、好动、好问、好奇 的心理 特征,在教学中 要 抓住他们的特点,引导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。中 小学生 对信息技术课程的 内 容越感兴趣,学习动力就越大,学习效果也越好。在中小学阶段,尤 其是在 小学阶段,能否 培 养起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,对其一生形成对 信息技术的 正确态度有 着重 要的 影响。 应 让小学生接触计算机,熟悉计算机,和计算机建立一种亲情,并由 此自然而然地产生 对信 息 技术的兴趣。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突出趣味性。无论从教学内容,还是教 学形式 上,都应重视挖 掘 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的趣味性。在教学中,创设情境,将学习内容以直 观形象、生动活泼、新 颖 多彩的形式展示出来,吸引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,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,诱 导学 生 的想像和思维,寓教于乐,让“趣味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。 此外,将 信息技 术的 应用与 学生 的 生活实际密切联系,与其他课程教学内容整合起来,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 在学 习、生 活中的重要作用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满足学生的求知欲。 6.1.3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: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 趣和意 识,让学生了解 和 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,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 学技 术 的深刻影响。通过信息技术课程,使学生 具有获取信息、传输信息、处理 信息 和应用 信息 的 能力,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、伦理和社会等问题,准确使 用信 息 技术;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,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 段,为适 应 信息社会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。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 学生 心智 发展 水平和不 同年 龄阶段 的 知识经 验和情感 需 求。
小学、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 内容安排 要有 各自明 确的目标,要 体 现出各 阶段的侧 重 点,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。努 力创造条件,积 极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,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 1.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(1)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; (2)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,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,培养学 生学 习、使 ·116· 第6章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设置的理念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; (3)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,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 源进 行 学习;(4)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获取信息、与他人沟通,开展直接和独立的 学习,发展 个人 的 爱好和兴趣; (5)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,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。 2.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根据中学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 标、信 息技术的作用,对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在知识、基本技能、基本能力以及个性品质和 世界观 等方面所应该完成 的 任务做出的规定。 (1)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,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; (2)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,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; (3)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、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 程的学 习,能够与他人 协 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,完成各种任务; (4)在他人帮助下,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相关性。 (5)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,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。 6.2 高中 信息 技术 教育 6.2.1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 育中的信息 技术教育相衔接,以 提高学 生的 信 息素养为主旨,以设计学习、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,是国家规定的普 通高 中 学生的必修课程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以下特点: 1.综合性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,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。 它强调各学科、各方面知识的联 系与 综合运用。信 息技术 方 面,它涉 及信息 技术 基础、 算法与程序设计、多媒体技术应用、网络技术应用、数据库管理技术、人 工智能初步等诸多 领 域,是一门涉及许多学科内 容的综 合学 科。 而且 在学习 中,学 生不仅 要 综合运 用已有的 语 文、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历史、社会、艺术等学科知识,还要融合经济、法律、伦理、心理、环 保、审美等方面的意识。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不仅是已有知识 的综合 运用,也是新的 知 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。 2.实践性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 的直 接经 验和亲身经 历,立 足于“做 中学 ”和“学 中 6.2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 ·117·做”。它以学生的亲手操作、亲历情境、亲 身体 验为基 础,强调 学生的 全员 参与 和全程 参与, 将所学的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思想和方法应用到生产、生活,乃至 信息技术革新等各 项 实践活动中去。每个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践,通过观察、调查、设计、制 作、试验等 活动 获 得丰富的“操作”体验,进而获得情感态度、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。 3.创造性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。它以 进一步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 养 为宗旨,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、加工、管理、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中,通 过技术 的设计、制作和 评 价,通过信息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,为学 生展示 创造力提供广阔的 舞 台,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。 在实践中创新,在创新中实践。 应用信 息技 术最 重要的 特点 是个性 化。学生除 了按 照 教科书所要求的步骤进行上机操作和练习完成任务 外,还可尝试采用不同形式和方 法来 创 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,以研究共 同的 问题,达到同样 的目的。例如,学生 可以 自己确 定主 题 和内容,自己选择用不同的媒体形式来表达学习成果,发挥每个人独特的想像力 和创 造力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