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型喷雾干燥机工具由传统的
另外,美国学者乔纳森(Jonassen,1994)曾根据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 情况,归纳出三 种 计算机的教育用途,即把计算机作为教学辅助工具,把计算机作为学习对象,把计算 机作 为 认知工具。把计算机作为教学辅助小型喷雾干燥机工具由传统的 计算机辅助教学 (CAI)组成。计算 机辅 助 教学可以是操练和练习、个别指导或智能化辅导系统等形式。 计算机作为学习对象包含三个方面,学习计 算机 科学知 识、学习 计算 机基本 技能、学 习 计算机对社会的用途和影响。 计算机在教育中的第三种用途是“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”。学生可以把计算机作为 准 备和展示知识的工具。乔纳森提出了一个术语———智力工具(Mindtools)。智力工具可以 被 概括为计算机工具也就是认知工 具,目的是应用 并促进认知 加工。要让学生学会使 用计 算 机作为建构他们知识结构的工具。 综合以上的观点,目前在我国,特别 是一线 教师,对 信息技 术与 课程 整合 结果的 表现 形 式的理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。 1.信息技术课程中,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开设,主 要学 习信息 技术 的基本 技能 和基本 工具 的 使用,然而,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,而且还要培养 学生 利 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。因此,同样要按照课程整合的 理念,把信息技术作为 一 种工具,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。
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 知识,也可以是社会性 的 问题。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灵活创新,对于相同的知识点,在完 成所要 求的学科目标的前 提 下,要根据不同的学校环境、教师特长和社会背景等,创设不同的情 景任务 进行教学,不能 拘 泥于教材或参考书所提供的材料。 2.与其他学科的整合,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 信息 技术进 行学习,信 息技术 完全 为其他学 科的 教学 服务。 在这种整合模式下,教师和学生 在信 息技术的帮 助下,分别进行 教学和学 习。首 先,教师 根 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,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 学内容,并以课件或网 页 的形式呈现给学生。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,在教师的指导下,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(或 自己查找信息)进行个别化和协作 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,并利用信 息技术完成任务。 最后, 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和反馈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,学生的主体性 和个别 化得到较大体现, 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 创新精 神和 问题解 决能 力的 培养。同样,教师通过 整合 的 任务,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,以各 种 形式、多 种手 段帮助 学生学习,进 一 步调动 学生学习 积 极性。 ·146· 第 7章 校本课程的开发3.研究型课程,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,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,在信息技 术的帮助 下,获取信息、 交流信息,并最终以计算机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。 研究型课程中的整合任务,一般 不是 教材中 的内 容,而是课 后延 伸,甚至 是社会 现实 性 课题,如环境保护、旅游类问题等。课题的设 置要考虑学 生的认知能力和 年龄特 点,采用 循 序渐进的原则。一般小学低年级以生活实践性的活动为主,小学 高年级以社会综合 课题 学 习为主,初中以学科性综合实践活动为主,高中以综合性学科的学习为主。 研究型课程超越了传统的单一学科学习的框架,它按照学生认 知水平 的不同,将社会 生 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,以主题 活动 的形式来完 成课程目标。学生通过主体 性、探索 性、创 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,将多个学科的知识、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、课内 与课外、学校与 社 会有机结合在一起,最大限度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发展。
从研究 型课程 的特点看,更加 突 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过程 性。在整个研究的过程,从研究方案的形成、方 案的 实施, 到最后任务的完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,而教师仅对学生选题、收 集和分 析资料的方法等进 行 一般性指导。 7.3.4 正确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 技术应用于 教学,而 是高层 次的 融合与 主动 适 应。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 教学 的观点,从课 程的 整体观 考虑 信息技术 的功 能与 作用。 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,创设主动学习情景,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接触信息 技术,让 信 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,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,其主体是课程,而非信息技术,不能为使 用技术 而使用技术,甚 至 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 现为代价。应以 课程目标 为最根本 的出 发点,选 用合 适的 技术。 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 得良好 效果 的时候,生硬地 使用信息技 术。
在信息 技术 课 程整合中,必须坚持这样的原则: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仅仅是信息技术中的一 部分,计 算 机和网络文化也仅仅是信息技术文化中的一部分,用于整合学科教学的信息技术不 应该 只 是单一的计算机或者是网络。另外,美国印第 安纳 大学 福瑞克 教授 (T.W.Frick,2001)曾 经 提出一个技术与工具的应用准则:技术在教育中是一种手段而不是 结果;技术最好用在那 些 没有了它就难以进行的教与学活 动中。还有,在利用 信息技术开 展旨在提高教学效 果的 教 学应用时,最佳的应用信息技术起步方案,是教师从课堂的实践经验中,辨别出那些 运用 传 统教学模式开展时教学效果欠佳的项目,并尝试利用信息技术的协助,寻找可行 方案,解 决 部分或全部的困难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另 一方面,强调信息技术 与 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,而应该倡导一种观念。台湾学者徐 新逸教 授曾说,信息科 技 可以是一个工具、一位助手,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 部。只要教师能抓住 课 7.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·147·程内容的重点,以最适当、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,其实最简单常见的 Word和 PowerPoint,就 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,达 到所需的 学习 效果。戏法 人人 会变,各 有巧 妙不 同。同 样 的教 材,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,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,就可以赋予教学与 学习不同的 生命力,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。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处。 思考 与练 习 1.什么是特色学校? 2.什么是校本课程?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谁?开发程序主要是什么? 3.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?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是什么? 4.信合? 参 考 文 献 1 崔允漷.校本课程开发:理论与实践.北京:教育科学出版社,2000 2 教育部文件.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(试行),2000 3 教育部文件.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(试行),2000 4 徐晓东.中小学综合学习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.电化教育研究 ,2001(1):65-70 5 徐晓东.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效果的质的分析.见